商报讯(记者 冯秀英)一个项目可以激活一个产业链。通过有效激发各方面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高效整合高院、科研机构、央企、市属国企、高科技企业、社会组织等政产学研用领域的资源,已启动建设20个月的中关村科学城初步形成协调互动、协同创新的新型体制机制,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矩阵格局初现。
昨日,中关村科学城集中发布了141个产业化合作项目,其中51个项目现场签约。爱立信、富士康、冀中能源集团等一批跨国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纷纷签约入驻中关村科学城特色产业创新园,不少项目都是处于技术前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带来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国家移动卫星产业化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强大引擎功能显现,正逐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地标。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成立的教育云公司,将入驻科学城下一代互联网及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园。该园将联合国内外优秀企业,吸收高端领军人才,投资近30亿元,建立“核心网和接入网”、“关键设备”、“重大应用”、“教育云”四大创新基地,打造以北京市为中心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链。据悉,该园区未来将有上百家企业和机构入驻,年产值可达300亿元。
而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共建的中国智慧交通体验展示中心,将在科学城国家移动卫星产业创新园内聚集一批产业链相关企业,形成交通运输行业物联网产业的聚集区。预计2015年总产值达到300亿-500亿元,聚集“交通物联”产业相关企业超过100家。
曾经有人戏言,全中国最聪明绝顶的脑袋都扎堆在中关村。但是过去由于科研与教学只是在封闭的体系内运行,优秀的科研成果往往在牵制和磨耗中化为乌有。在“中国制造”转到“中国创造”的背景下,2010年9月,定位于服务国家战略,努力开展教育、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不断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的中关村科学城启动建设。
据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组长梁胜介绍,目前共有46家科学城签约授牌单位启动建设了48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特色产业创新园,280多家企业及机构入驻科学城,搭建了130多个公共服务平台,80多个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吸引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入驻,推进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市委常委赵凤桐指出,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对于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智力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